企业发展了,总经理魏明(化名)的烦恼也越来越多。以前所有的事情都能一手掌握,现在却觉得“鞭长莫及”,很多事情自己也看不透、听不到了。魏明越来越觉得不踏实,特别是怕中层领导瞒报信息,而自己却全然不知。
90年代中期,魏明到香港一家公司考察,发现香港同行借助电脑、网络等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,效果非常好。回来之后,他也为公司买了电脑、架了网络。即便这样,魏明感觉还是不能通盘掌握企业的运营信息。
就在WMS仓储管理系统大行其道时,魏明也动心了。也许WMS仓储管理系统能够让企业信息透明化?带着这种梦想,魏明接触了一些WMS仓储管理系统厂商,最终一家专门从事工程管理软件的公司中标了。2003年J公司与之签订了50万元的ERP合同。
随后,该软件公司便开始为J公司实施ERP软件。结果却让魏明大失所望:2004年花费一年时间上线的系统,却一个流程也走不通。魏明急了,为什么在其他公司十分完美的系统,到了自己企业就死活就走不通呢?
这种上不去,下不来的感觉让魏明卡得十分难受,只好四处求教高人来帮忙解决。可是请来的“高人”却一批一批地走了,魏明总结起来就是:“我说的话,搞技术的听不懂,技术专家的满嘴英文缩写,让我这个搞建筑的也弄不明白。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魏明带着公司的几位管理者,同这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开了一天的会,大家都试图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去谈,但是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。
情急之下,魏明开始广发英雄帖,通过朋友找到一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CIO。他能不能解决魏明的问题呢?这位CIO很快便了解了魏明的意图,只花了一星期的时间,就把所有的流程全部理顺了。魏明对这位CIO的评价是:“我说的话,他一下就能听懂。”
然而,理顺了流程并不代表ERP能够顺利上线。原来,魏明只是希望通过ERP把企业内部的管理对自己透明,让自己的眼睛能够放在每一个流程当中,对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了如指掌。可上了ERP之后,魏明发现它不仅把中层管理者的业务透明了,自己的一举一动,公司的一举一动也全部都透明了。
这让魏明更加担心了。几十人的中小企业,在业务操作中,难免有很多业务模式处于模糊地带,成为潜规则,如果这些信息也都非常透明,公司业务不就没法干了?让魏明感到更加不适应的是ERP系统中的财务系统。财务系统根本没有能够放置这些账务的流程,以前能赚的钱赚不了,以前能办的事儿也办不成了。这套ERP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,反而是把企业发展的脚步给束缚住了。
如果不借助信息系统,魏明所想象的智能化的公司管理目标便无法实现,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将遇到瓶颈。但是如果按照现在这套WMS仓储管理系统的方法,魏明的公司便是违背了整个行业的运行规律,可能连日常的经营都运行不下去,魏明该如何选择呢?
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